云南中医学院招自考吗 云南省中医学院自考有什么专业

时间:2011-02-19 12:44:51   来源:云南省招生   作者:昆明医学院自考招生   阅读:424次
内容摘要:   云南自学考试护理(专科)专业考试计划  主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语文 生理学 病理学 微生

   云南自学考试护理(专科)专业考试计划

 主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语文 生理学 病理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药理学 生物化学 护理学基础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护理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健康教育学 营养学
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按原计划考试过的考生,凡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3门课程中2门以上的,不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只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2门课程中的一门的考生,须参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试;只通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考生,须参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考试。

云南中医学院历史沿革
前身  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1年秋,我国正处于国名经济恢复期,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服务,经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由昆明市卫生局举办昆明中医进修班。当时教师全是兼职,仅有3个行政管理干部、3个炊事员和1个勤杂工。
  昆明中医进修学校   1953年3月,昆明中医进修班发展为昆明中医进修学校,校址位于昆明市景星街原110号,学校仅有学生89人。1955年3月划归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颜义泉同志担任校长,周枕云,戴丽三任副校长。1957年1月又迁至昆明西郊高跷,学校在昆明中医进修班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医师资班”、“针灸师资训练班”、“中药调剂班”、“麻风防治干部训练班”和“卫生干部文化班”。
云南省中医学校   1958年7月10日,昆明进修学校发展为云南省中医学校,校址迁至昆明市平政街41号。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办四年制中医专班。同时又开办“保育训练班”和两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在校生总数达630人。校长由王多海担任,后改换成吴佩衡(原副校长)。学校当时成立了由校内外学术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16人组成的中医研修班教研组,著名中医戴丽三任组长,著名中医吴佩衡、姚贞白任副组长,指导中医研修班的教学工作。

创建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促进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些列工作部署,要求要大力开办中医药高等院校。同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全国第一批高等中医药院校。1959年11月,卫生部在山西省稷山县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为落实稷山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卫生厅于1960年2月召开云南省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云南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云南中医学院,并正式报请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审定。1960年4月,省委根据卫生厅报告作出决定:在云南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云南中医学院。  1960年5月4日启用云南中医学院印章。5月26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著名中医吴佩衡为云南中医学院首任院长,自此云南省唯一的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继全国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院校之后在昆明诞生。9月1日,学院举行建校后第一次开学典礼。因此,9月1日便成为学院校庆纪念日。

发展

1962年,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省主管部门向省委建议停办云南中医学院。1962年4月,周总理来云南视察工作期间,在昆明黑龙潭组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座谈会时,得知云南中医学院面临停办的情况后,作出重要指示:“云南中医学院还是要办下去”。因此,学院才得以保留下来。  1964年2月,学院迁址于白塔路6号,原昆明第一卫生学校校址,新校区占地30亩。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文革”后期,师生员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工作,教学、医疗、科研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1年至1976年共毕业三年制中医专业学生630。  1986年,省、市人民政府同意云南中医学院征地扩建。1987年9月12日,学院征得昆明市官渡区关上镇双桥乡水田109亩(实用面积可达96亩)。  1992年2月中药系由白塔校区搬到关上校区办学,标志着关上新校区的正式启用。  1997年通过竞标,学院承担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药草园的建设工作。药草园是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设建的六大专题园之一,为世界博览会之首创。占地面积11 000余平方米,由室外展园和室内展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学院承担了园内种植布展的设计施工及管理。  1997年学院党政机关全部搬到关上校区办公,关上校区为校本部。  1999年,学院承建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药草园,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岚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贡献奖。  随着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的快速发展,学院现有的白塔、关上两个校区(总用地面积仅为140亩)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办学用地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学院办学及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00年底以来,学院致力于异地扩建工作,先后考察了福保、小仓村等多处选址。  2005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学院被列为首批迁建进入昆明呈贡新城的高校。依靠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得到云南省、昆明市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帮助,经过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努力,学院在新城雨花片区征地823.17亩建设呈贡新校区。  2006年9月1日,学院在呈贡新城校区举行了隆重奠基仪式,标志着学院新城校区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07年12月,学院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站上了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西部第一方阵的行列。  2008年9月1日,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 750余名师生正式入驻新校区。  2008年12月,学院受邀加入由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领衔的中药全球化联盟。  2009年3月1日,学院院本部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 000余人及教职员工近600人正式入驻呈贡新校区,实现了院本部整体成建制地迁驻呈贡校区办学。  2009年6月12日,云南省首届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节开幕式暨祭拜兰茂仪式”在学院五色大地广场隆重举行。  2009年7月21日-24日,中国与韩国第十一次中韩传统医药协调委员会在昆明举行。经过商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与韩国保健福祉家庭部次官(副部长)刘永学签署了《第十一次中韩传统医药协调委员会会议备忘录》。该备忘录明确:“开展传统医学公立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定中国云南中医学院及韩国釜山大学韩医学专门大学院为对口合作伙伴”。  2010年5月,省委对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免去郭玉鉴同志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委员、书记职务,调任省教育厅巡视员,免去李庆生同志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院长职务,调任昆明医学院副院长(正院级)。省委同时任命杨建军同志为云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玛琳同志免去昆明医学院副院长职务,调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学历高、层次高、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3人,正高职221人,副高职33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有云南省名中医、名誉名中医称号22人。  云南“四大名医”吴佩衡、戴丽三、姚贞白、康诚之为我院一代宗师。现年104岁的魏述徵教授,以及曾育麟、孟如、吴生元、吕光荣、管鹏声、李冬青、杨国祥、彭泉、邱家明、杨振邦、张良英、罗天诰、吴宗柏、张庆慈、严继林等医界精英书写了云中的辉煌;而今,李玛琳、郑进、熊磊、王兴文、郭兆刚、秦国政、林亚明、钱子刚、饶高雄、梁晓原、秦竹、林青、刘红英、苗晓玲、袁嘉丽、楚更五、姜云武、马云淑等名师名医已成为云中执教从医的中坚力量。

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白塔、关上、呈贡三个校区,总面积851.78亩,建筑面积共计25.84万平方米。历时三年建成的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9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区位于下庄和雨花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为平地、缓坡相间地形,属呈贡新城规划中的雨花片区,毗邻吴家营片区、乌龙片区和大渔片区,距昆明主市区约25里。按照能满足10年内学院发展需求并预留将来发展用地的规划原则进行建设,具体工程分两期进行,总投资5.6亿元,总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一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满足在校生6 000人办学规模,可研批复项目总投资3.99亿元,初设批准的投资规模4.94亿元;截止2009年3月,测算预计投资额5.25亿元。二期建设规划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投资约1.7亿元,满足新增在校生3 000人发展规模。  呈贡校区在设计中紧扣中医药学科和学院的历史与特点,充分汲纳现代文明特征,赋予高等教育功能,选取“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博士帽檐、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手法,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的建筑群。  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正大门的五行五色大地广场与科技信息大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是学校学术发展的主体及历史传承。  绿化景观颇具匠心,百草药园里种下了何首乌、板兰根、半夏、藿香等中药材;正在建设中的“名医”大道将展示云南名医、名药、名方;在校园人工湖中,建成葫芦岛,寓意着“悬壶济世,大医精诚”是中医药学家的医德、医风、医业之精髓。学院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48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含古籍线装书)42万余册;外文图书4 166册;中文过刊合订本36 154册。外文过刊合订本4 896册。按折合在校生5 150人计,生均图书90.9册。其中古籍线装图书29 811册,有39种列为本馆珍善本,如《彻滕八编》、《赵氏医贯》等明清版本、台湾文渊阁版本《四库全书》,按《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分类表(即: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部编列、上架、供读者使用。订购纸质期刊1 344种,其中生物医药期刊1 071种;社科期刊273种;报纸115种。还有本地化电子图书13万余册:包库使用电子图书100万册。  云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 900平方米,设置有中药材标本馆、生命科学馆、民族医药馆、校史馆4个专题馆,由美籍华人伍达观捐赠80万美元建设。博物馆建筑以青灰色为主色调,中庭开阔,布局空灵,颇具“汉唐风格”,与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相得益彰。学院目前已有的“滇南本草”标本馆、“神农本草”标本馆等将为充实博物馆展品提供支撑。  整个校园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统一,立足现代与面向未来相统一,建筑风格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办学功能与育人环境相统一;具有现代大学校区的功能特质,又成为呈贡新城建设的一个靓丽景观。

附属医院
学院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30所实习医院,10个西医临床教学基地,21个长期的药学类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分别是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筹)、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楚雄州中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云南省唯一省级中医医院,是由省内90家州、市、县中医院组成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总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五附属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彝医医院;第六附属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傣医医院[4]。  云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征地120亩随学院一同入驻呈贡大学城,将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区一流的,集教学、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科学研究、保健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